蔡莲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一线人才的重要机构,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乡村振兴与德育教育紧密融合,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塑造德才兼备的乡村振兴人才,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一、强化思想引领,培养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情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的关键也在于思想。作为中职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这就需要将乡村振兴有机融入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意味着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的同时,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通过德育教育的精心引导,让学生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个体的发展者,更是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引导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点燃对乡村振兴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探究教育方法,创新班级乡村振兴主题活动。
职业技术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具备着技术与实践能力的独特优势。作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应当勇于拓展视野,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方法,创新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系列主题班级活动,为不断提升学生今后服务三农的本领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作为主抓手之一,培养学生未来的就业意识,通过国家政策解读、乡村振兴愿景展望、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对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着重培养学生乡村振兴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也与他们的个人发展紧密相关。学生的未来,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可能与乡村振兴有关。引导学生创新就业思维,提出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引发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促进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挖掘融入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为乡村振兴和中职人才培养提供更有价值的思考和行动。
开展乡村振兴主题班级活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设计班级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热爱家乡、服务社区、持续学习”等教育策略,可有效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导他们的行为。一是班级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系列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解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法规,举办乡村振兴知识竞赛,乡村振兴相关问题研讨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乡村振兴的掌握理解。二是创新开展乡村振兴相关的文化活动,如黑板报、手抄报、征文、演讲等,使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精神入脑入心。三是组织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农村合作社、开展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振兴的成果和挑战,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与乡村实际结合,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三、加强自我提升,提升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本领。
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教师尤其重要,作为中职学校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教育学生之前,认真研读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和相关政策文件,认真领会其核心要义,实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充分用好学校的相关资源,深入挖掘当地的乡村振兴资源,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本领。
(作者单位:遵义市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