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维
百年大集热闹非凡、花卉市场逐渐升温、“非遗年味”走俏市场……春节的脚步渐近,“年货经济”呈现出新的趋势和亮点。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人们对年味的感知,往往就从买年货开始。从桃符、屠苏酒,到“油米糖茶”“三转一响”,再到电子年货、“花式年货”,时代不断变迁,场景不断翻新,但绵延千年的习俗魅力不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如一。
透过“年货经济”这面镜子,我们也得以感知春节消费的脉动:在福建永安,传统手工“腊鸭”飘香;在江苏苏州,阳澄湖咸货“上新”;在广州钟落潭镇,年宵花市场已早早“预热”,不少花场订购量超过半数;在线上平台,各大电商推出了各式各样的年货礼盒……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也升腾着消费信心。
当“年味”悄然变化,“年货”也换了模样:既有形,也无形;不一味“囤量”,更偏向“求质”;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体验。总之,就是多了几分“年轻态”。有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目前下单年货的用户中,年轻一代占比已超过一半,他们正在成为家庭年货的决策人,从“逃避过年”逐步转向“愿意参与”,甚至“主导年夜餐桌”。
今年元旦以来,“开门红”成为市场关键词,背后也离不开“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支持。如在广东,“粤消费 粤精彩”消费券第四轮已经开启,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举措密集发布,让老百姓不仅“敢花钱”“愿消费”,而且“乐消费”“花得值”。在2024年被定位为“消费促进年”的背景下,“年货经济”打响春节消费“第一枪”,值得期待。
(据《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