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1月23日晚,一场直播活动在文学界备受关注。《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做客“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与俞敏洪、董宇辉畅谈“我的文学之路”。当晚八点至十二点,《人民文学》2024年全年订阅在4个小时内卖出了8.26万套,99.2万册,成交金额1785万元。(1月24日《澎湃新闻》)
文学期刊第一次进入直播间,就取得了如此令人惊艳的成绩,这显然出乎很多人预料,别说是普通的作者、读者,就是国内多数文学期刊的编辑、发行人员,也同样没想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人民文学》本身的影响力就很大,所以才能在董宇辉的直播间创造如此优异的订阅成绩,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是文学杂志搭上直播带货快车的“破冰”之旅,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施战军坦承,时代变化了,各大文学刊物都正在面临“订户消失”的困境,《人民文学》也不例外,所以施战军把杂志带进直播间,把开启直播带货当作是一种“寻亲”,主要就是寻找自己的读者,寻找那些曾经在一起,现在却失去联系的老朋友,同时也通过当下最流行的销售方式和平台,来结识新朋友。事实证明,这样的“寻亲”是成功的,短短几个小时8万多套的订阅量,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这样的成绩,不但给文学杂志的编者、作者以更多的信心,同时也给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以更多的信心。文学也许经历过它的“沉默期”,而现在则是换了一种方式和大家重新见面,它依然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文学事业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随着《人民文学》在直播间“试水”成功,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文学杂志主编走进主播们的直播间。一次直播并不能改变什么。8万多个订单也许并不会被逐字阅读,但文学不会消失,它会以柔韧而顽强的力量在时代中突围,最终再一次找到它的存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