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大娄山(世界读书日专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遵义方言
钟金万

  钟金万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对遵义方言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说,我对遵义方言的搜集、整理和出书是前三十年走村串寨、行走田间的“行万里路”,那么2015年以来我对遵义方言词语的辨析、厘清及特色研究,就是广泛阅读基础上的所思所感的一些心得,也是“读万卷书”所获得的部分零星体会。

  2015年以前,我在田间地头、村民院落与村民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和出版《遵义县方言》《遵义方言诠注》《遵义民间禁忌》和《遵义常用方言》,其实是一个搜集词语、积累材料的过程。2015年以后,我对《遵义方言志》《绥阳方言志》《桐梓方言志》《务川方言志》《赤水方言志》的阅读和感悟,特别是某些词语,能够亲耳听到当地群众口中的具体表达,令我心旷神怡。如“斜”的读音是“xia2”,“豇豆”的“豇”读“gang1”,“虹”的读音是“gang4”,等等。如今,我已经总结出了遵义方言的十大特色,即古音古义词多、儿化音词多、缩略词多、镶嵌词多、音变形式的词多、连音词多、俗称词多、连接词多、音义互借词多、送气与不送气互换的词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成名作家的经验之谈,也是指导我坚持走村串寨和广泛阅读,不断领悟其中奥妙的生活指南。比如,芫荽是一种草本植物,茎和叶有特殊香气,一般用来调味,果实用作香料,也可入药,通称香菜。遵义方言把这种香菜说成“芫须(yuan2xu1)”。但是,2024年第一期《晚霞》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却把它称为“盐须”,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盐须菜飘香》。仔细一读,知道作者生活的地域是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我将普通话的“芫荽(yan2sui1)”与遵义方言的“芫须(yuan2xu1)”和益阳市南县方言的“盐须(yan2xu1)”一比较,立即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遵义方言中的“芫须(yuan2xu1)”与相距千里之远的南县方言中的“盐须(yan2xu1)”,居然有一个读音相同的“须”字,而且普通话的“芫”既读“yan2”也读“yuan2”,加之绥阳县的“绥”在遵义方言中又读“xu1”,是古音。这样,普通话的“芫荽(yan2sui1)”与遵义方言的“芫须(yuan2xu1)”和益阳市南县方言的“盐须(yan2xu1)”就贯通了:普通话“芫荽(yan2sui1)”的古音就是“芫荽(yuan2xu1)”,两地的一些群众将它写作“芫须”和“盐须”均是错误的。

  阅读《遵义县志》时,我知道了明朝平播战争及随之而来的“江西、湖广等省汉族移民大批涌入县境”,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兴兵反明,加之遭遇荒年,县境“万灶寒烟”;清代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三藩之乱”及随之而来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籍迁入县境‘插占为业’”。1600年的平播战争,“播土旧民,大军征讨之余,仅存十之一二。”天启年间的“万灶寒烟”及清初的“三藩之乱”“明末入遵的难民,80%以上迁返原籍,居遵者十不及二。”也就是说,清初遵义县(今遵义市四城区)的人口,多数是在“湖广填四川”时成规模移民遵义县的。由于这些移民的迁入,才在黔北大地播下了遵义方言的种子。也可以这样说,今天遵义方言的雏形是“湖广填四川”时移民群众从江西、湖广带过来的。

  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贵州省遵义地区遵义县卷》一书的前言中,晏均平先生说:“《圣贤愁》和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南省桃源县的故事相同。在交通发达的现代,天涯若比邻,远洋异域的文化交流,并不是奇闻怪事,自然不会骇人听闻,如《龙须草帽》的洋货土标签,也无须去研究它是什么文化现象。而在道路崎岖险阻、人们老死不出乡里的古代和近代,即使为了拿稿费,也无从剽窃。这其中,恐怕有民族迁徙、民族文化融合的蛛丝马迹吧。”根据晏先生的说法,以及他在《浮沤小辑》中《<拍案惊奇>与遵义方言》的观点:“以遵义方言的入声字和《方言》中关于嘉兴方言的入声字作比较,出人只5%,而且都多发喉塞音……在普通话中是有区别的,而在吴方言和遵义方言中却没有区别,这种语音上的形同(虽然在声调和音节方面不完全相同),其成因是值得研究的。”完全可以感觉到遵义方言有“湖广填四川”的影子。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末期不少外地人大量进入遵义,以及“三线”建设国家推广普通话,遵义方言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为深入研究遵义方言,我专门购买了王力先生所著《汉语史稿》一书。阅读后,才知道汉语拼音的声母有送气的和不送气的,才知道b、d、g、z、zh、j是不送气的,p、t、k、c、ch、q是送气的,而且一个词读送气的音与不送气的音,它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一来,普通话的“泮水”“茅草铺”“尚嵇”“等哈儿”“妯娌”“搁”就与遵义方言的“ban4水”“茅草bu4”“尚qi1”“ten4哈儿”“cu2娌”“ke1”沟通了。而且,普通话的“摔”在遵义方言中也读“zuai1”,“zuai1瞌睡”的“zuai1”也可以写作“摔”。打瞌睡的人,坐不稳,摇摇晃晃的,很像摔跟斗的样子。

  也许,这就是我阅读所产生的联想和某些观点吧。

  为了了解周边地区的方言情况,我还购买了《贵阳方言词典》《重庆方言词解》《成都话方言词典》《四川方言词典》等,目的是想知道某个词在这些地方是怎么说的。比如,“堂屋”的“堂”在贵阳方言中的注音是“tao2”,跟遵义方言一样。又如,“整个儿,完整”或“圆滚貌”的“kun2”字,遵义方言写作“麦昆”(左右结构),重庆方言则写作“浑”,成都方言写作“□昆”(内外结构)。再如,遵义方言中“朒朒”,指肉。我最先见到的“月戛”(ga3,左右结构)字是在《遵义县志》上,后来在《重庆方言词解》《成都话方言词典》上见到的才是“朒”字。由于“朒”在电脑上能够敲打出来,“月戛”字却不能,于是我在写该字时,就选用“朒”了。

  为了阅读到遵义籍名人在新中国推广普通话以前创作的作品,我购买了刘健群先生的《银河忆往》和蹇先艾先生的《蹇先艾短篇小说选》。在蹇先艾的作品中,“豁拳”“么儿”“搞头”“只有天晓得”等遵义方言比比皆是。在刘健群的文章中,“哈儿”“揉(入瓦切)水漩”“四川人生得憨(呆傻之意),遵义换龙安,管你敢不敢,补个广纶县”等方言词及俗语也有很多。

  关于阅读,可以肯定地说,如果自己没有对遵义方言的热爱及阅读各类书籍、报刊的习惯,我是不可能由于受某种启发而对遵义方言有这么多的认识和感悟的。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娄山(世界读书日专刊)
   第03版:大娄山
   第04版:文史周刊
浏览
我与遵义方言
邂逅《论美》
读书如常
小草书屋
遵义日报大娄山(世界读书日专刊)02我与遵义方言 2024-04-28 2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