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聚焦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遵义市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还通过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分工协作,不断凸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辐射力。(12月19日《贵州日报》)
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其多样性、差异化的发展生态,是促进地方经济更有韧性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遵义市累计获得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9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排位全省前列。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吸纳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规模虽小,但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其涉及的领域偏细,但在价值链上不可小觑。
以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铝液直销、多元发展下游铝精深加工企业,不仅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形成产业集群,更实现了铝及铝加工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以点带面效应,把长板拉长、优势做优。
遵义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印发《遵义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实施方案》;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梯度培育机制;深入挖掘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纳入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奖补政策、开展咨询指导等一揽子举措,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更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不断提升遵义企业竞争力。
中小企业朝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方向发展,定能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为遵义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