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石影)为纪念遵义会议90周年,遵义会议纪念馆近日对基本陈列《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进行了全方位数字化升级。通过融合3D投影、AR交互等前沿技术,纪念馆将静态展陈转化为生动的历史画卷,打造出可沉浸触摸、可多维感知的红色历史“教科书”。
步入遵义会议陈列馆序厅,3D投影技术让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静态主题浮雕“活”起来。配合讲解员的讲解,这些主题浮雕的光影效果呈现出增强显示和动态辅助效果,形成人景互动的叙事场域。
在陈列馆一楼的突破乌江展区,投影、声光电和三维动画相结合,营造出“江水咆哮,子弹飞掠”的战场环境。水流冲击声与战士呐喊声交织,再现了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
红军标语文物墙前,全息投影技术让斑驳字迹重焕锋芒。“红军到,乾人笑”的标语在玻璃展柜上清晰浮现。三渡、四渡赤水展区的智能水纹装置与白鹭动画相映成趣,虚实结合呈现赤水河畔的生态画卷。
陈列馆二楼展厅升级后的长征路线沙盘增设了数字光影设备,通过光影动态演示,清晰勾勒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轨迹,重要战役节点随灯光流转依次点亮。
在完成革命文物资源数据采集及模型制作的基础上,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AR(增强现实)、互动大屏、多点触控技术,将160件文物化身为可触摸的历史现场。观众可通过移动设备,对展台附近的二维码、图片或文物本体进行拍摄识别“唤醒”文物,也可利用触摸屏互动展示系统,点击、触摸、划动文物模型,360度了解文物细节和故事。特别开发的拼图和答题游戏,将长征、遵义会议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观众在解谜挑战中完成对伟大转折的认知建构。
“这不是冰冷的科技秀,而是有呼吸、有温度的记忆传承。”遵义会议纪念馆机关党委副书记黄超表示,数字化提升使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向“主动交互”转变,让观众通过文物数字化“触摸”文物、“对话”历史,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陈列馆,了解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历史,感悟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