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梓县积极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通过体系、路径和平台的“三方融合”,桐梓构建了以学校为核心、区域为主体、资源为纽带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典型案例名单,桐梓县《围绕“融合”做文章筑牢学生安全网》案例成为贵州省唯一入选项目。
在桐梓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教师正在为家长们提供专题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如何成为情绪稳定的家长。“多倾听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情感被接受……”这样的课程在这里经常进行,旨在改善亲子关系。
该中心于2024年11月正式启用,位于桐梓四中内,占地580平方米,拥有10间功能室,并配备了60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实现了对全县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专业服务覆盖。
针对新入职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中心采用“1+6+N”工作模式,将全县划分为6个心理健康服务区,促进教师成长。负责人付守锦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家长转变传统观念,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桐梓四中的家长委员会成员陆先生强调:“家长必须改变自己,参与到孩子教育的全过程。”该校建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积极参与到校园管理中来,共同维护学生的学习环境。
桐梓县通过家校沟通、学生管理服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以及家教家风培训,推动一体化发展。娄山中学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自2023年起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提升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素养,同时增强了部门间的合作。
桐梓县妇联联合县教体局推进“女童保护”计划,编写相关教材并实施“一校一讲师”制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此外,桐梓县教体部门还与公安部门合作设立驻校民警和警务室,并邀请专业人士进校讲座,保障学生安全。
桐梓县通过家校社三方的深度融合,不仅巩固了学生安全网,更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供全国参考的经验。
(贵州教育报记者 梁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