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4.8亿年“地下水晶宫”照见生态共生之道

  赵登银

  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奥陶纪白云岩山脉深处,一条为农业灌溉开凿的引水涵洞意外揭开了掩埋4.8亿年地层下的秘境。这个被专家称为“洞穴沉积物基因库”的“地下水晶宫”,不仅是地质界的“新宠儿”,更让贵州的生态宝藏再次惊艳世人,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珍贵的生态启示。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偏偏是贵州?作为全球喀斯特地貌最密集的区域,贵州73%的土地都由碳酸盐岩构成,历经亿万年的雨水侵蚀、岩层挤压,这里成了地球最完整的“喀斯特演化手册”。道真发现的“地下水晶宫”,正是这片土地亿万年地质运动的馈赠——奥陶纪白云岩层的稳定结构、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隔离、数百米岩层的天然过滤,共同造就了这个零污染的“地质实验室”。

  面对这份跨越4.8亿年的礼物,贵州选择了“最克制的浪漫”。科考队进入洞穴时,要穿上全封闭的防护服,像对待新生儿一样轻手轻脚——因为哪怕是0.1℃的温差、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可能让万年形成的石钟乳失去光泽。这种“只守护不打扰”的智慧,早已刻进贵州人的基因中。从《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出台,到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推动的山地生态旅游标准制定,贵州正在构建一套具有全球视野的生态治理体系。贵州人明白:真正的珍宝,需要“慢下来”呵护。

  更动人的是贵州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贵州的生态价值,已不止于绿水青山的表象审美,更在于其作为地球生命数据库的重要地位。当全球75%的喀斯特地貌面临退化危机时,贵州保存的完整岩溶生态系统,实质上承担着地球生物基因库的备份功能。贵州用这座“地下水晶宫”告诉世界:真正的文明,不是征服自然的雄心,而是读懂自然的耐心;不是消耗资源的速度,而是守护奇迹的温度。

  这个历经4.8亿年地质变迁的洞穴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见证,照见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共生之道。站在这样的地质奇迹面前,人类渺小得如同地质时钟的瞬息,却因能读懂大自然的密码而伟大。那些亿万年形成的石钟乳、石葡萄,正在用最慢的速度,讲述着最长久的故事:关于敬畏,关于等待,关于人与自然最本真的和谐共生。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牢记嘱托 展现新风采
   第05版:经济/公益广告
   第06版:文化
   第07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报头
习近平抵达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为习近平举行欢迎仪式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市政协党组会议召开
全链条布局 遵义开创“白酒+”新赛道
图片新闻
今日导读
4.8亿年“地下水晶宫”照见生态共生之道
遵义日报一版要闻014.8亿年“地下水晶宫”照见生态共生之道 2025-04-15 2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