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燕
清晨的绥阳县洋川街道东山村果蔬飘香,牛羊欢鸣。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万论沿着田埂走进耕作区,向正在作业的村民叮嘱:“马上要种油菜了,机耕质量关系着收成,可得干扎实了。”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和记者聊起这些年东山村的变化,万论说:“我2019年刚到村里工作时,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4049元,产业发展零散薄弱。”
近几年来,东山村因地制宜,积极盘活土地资源,科学布局水果、蔬菜、畜牧等特色产业,打造出四季水果产业链。如今,全村水果种植面积3000多亩,其中“东山梨”凭借洁白果肉、鲜嫩多汁的特质成为“金字招牌”——今年2000多亩梨园产量达8万多斤,销售额超60万元。
“只有真心为群众着想,才能换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万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牵头开展“进万家门、聊万家情、解万家困”专项行动,带领村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倾听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宣讲民族政策法规。
在万论的推动下,东山村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先后建成市级高标准粮油轮作基地、200平方米空心面非遗加工坊、450平方米仓储中心及2座冷链设施,还硬化了民族村寨公路634米。
2024年,东山村村民人均收入达20460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30万元。
为让民族团结意识扎根群众心中,东山村探索出“线上+线下”联动宣传模式:线下通过群众会、院坝会、文化墙、村广播宣讲政策法规与模范事迹,结合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歌舞表演、美食品鉴、非遗技艺展示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拉近距离;线上则借助抖音、微信视频号推送公益广告、微电影,扩大宣传覆盖面。
“每年我们都会开展4次300人以上的大型民族团结主题活动。”万论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让村里的各族群众越走越近、越聚越亲。
谈及未来,万论信心十足。他表示,东山村将继续深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示范带动做强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田间四季果香不断,努力探索出一条产业兴、民族亲、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