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近日,河南平顶山的万先生向@小莉帮忙反映,前前后后共给了女方20万左右的彩礼以及四金。眼看婚期临近,婚纱照也拍了,婚宴酒店也确定了,亲戚朋友都通知完了,可现在女方突然说不结婚了。退还彩礼的时候要求扣掉3万元“拥抱费”。(10月8日《潇湘晨报》)
万先生的彩礼纠纷,以女方退还17万余元暂告段落,但“拥抱扣3万”的要求,仍像一根刺扎在公众心头。拍婚纱照时的一次礼节性拥抱,是不是真的能扣除“拥抱费”?如果能的话,“收费标准”到底该如何计算?当传统婚俗遇上现代法治,是时候给“拥抱费”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万先生前后付出20万彩礼及四金,满心期待婚礼却遭突然变卦,本身已承受情感与经济的双重损失。女方提出的“拥抱费”或许也有自己的考虑,但是也不能忽视另外的问题:亲友已通知、婚宴已预订,男方的损失也是无法弥补的。这种情况下,“拥抱费”到底是合情合理合法,还是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理?
事件更折射出彩礼纠纷处理中的法律适用空白。我国法律虽对彩礼返还有原则性规定,但实践中缺乏细化标准。
此次平顶山纠纷最终以协商了结,虽避免了诉讼,却也留下了隐患。化解此类纠纷,关键在于让法律规则真正“落地”,给双方一个明确的预期。一方面,需通过司法解释或典型案例进一步细化彩礼返还的情形,明确哪些费用可扣、哪些诉求属无理要求,诸如为筹备婚礼产生的合理开支可酌情抵扣,以常见的退还彩礼出现的“拥抱费”“青春损失费”为例,这种情况到底行还是不行,需要一个法律层面的明确说法。如果不行,就应该“法网无情”,如果行,就应该有“算法标准”。
婚姻不该成为筹码,传统婚俗更不能脱离法律框架。唯有让法律“明确说法”,划清合理诉求与无理要价的界限,才能让彩礼返还回归公平理性,让婚俗纠纷得到体面解决,守护婚姻与法治的双重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