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名城论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防治 共克时艰
晁 星

  ◇晁 星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支撑,也是战胜困难挑战的有力保障。中国人从科学中找到了抗疫制胜的法宝,也在坚持科学、守护科学中,夯实着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科学有序的防控,科学得当的防护,社会和公众同频共振,防疫堤坝就能始终牢固。

  与病毒赛跑,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在一轮轮疫情攻坚战、阻击战中,核酸检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防控之下,“核酸阴性证明”更成为诸多场合的必备“通行证”。需求导向下,各地核酸检测能力稳步提升,不过随着人员流动、交互增加,对检测服务便利性、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的防疫“前哨”作用,更快、更方便、更便宜是必然方向。对此,相关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正当其时。

  科学是知识和技能,更是文化和精神。抗疫时刻,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提供强有力的武器,更需要科学精神涵养求真务实的态度。一场场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会,让真实有效的信息及时抵达;疾控专家积极发声,让科学出场,用事实说话,分析疫情形势,有力增强了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防控意识;再加上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抗疫举措,国人已经能够根据疫情形势因时因势进行调整,做到关切而不惊慌,帮忙而不添乱。本轮疫情中,不少人时刻关注疫情发布,积极主动做好居家隔离。标准而科学的操作,大大减少了密接数量,保护了自己和他人。

  疫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科学的力量,也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把握规律、崇尚科学的意义。国内局部疫情仍不明朗,秋冬防疫大考就在眼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一刻也没有减轻。一方面,我们必须时刻备战、应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好现有战果。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加强针”接种。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以及种种现实案例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避免重症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针对第一二针接种时间已久,保护效果削弱的情况,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新冠病毒不是人类的第一个敌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打起精神、鼓足士气,不畏战、不厌战,以科学方式与病毒作斗争。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平安遵义周刊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乡村振兴·绣美遵义/广告
   第08版:广告
科学防治 共克时艰
疫情防控不当局外人
校园设立“朗读亭” 阅读变得更有趣
打击式教育当休矣
兴诚信之风共守文明
一语中的
扩大文明的“朋友圈”
遵义日报名城论评04科学防治 共克时艰 2021-11-01 2 2021年11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