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45.4%的受访青年表示持续到中学。59.7%的受访青年认为打击式教育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打击式教育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乃多种因素构成:既有很多国人长期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代一代这么沿袭下来,“多要求,少表扬”成为普遍的“正常”观念,不如此反而不正常;也有的是父母为了督促孩子向优秀的人学习,为了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而进行打击;更有父母只是想通过打击孩子来树立家长权威。
很多父母采取打击式教育都是出自“为了孩子好”的初衷,殊不知打击式教育会引起反感和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甚至导致性格叛逆,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同时也给孩子成长道路上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但教育孩子是门学问,需要家长自省自律,不断学习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尊重孩子,要学会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宜的方法,予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增强和孩子的沟通教育,既看到孩子的缺点,也要经常表扬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切忌不问缘由贬低、挖苦,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用爱与责任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让习以为常的打击式教育逐渐退出中国家庭,陪伴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