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内容提要
近年来,红花岗区教体系统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立足唱响“红色品牌”、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促进师生全面健康成长。
唱响“红色品牌”,让红色教育有声有色
红花岗区大力弘扬传承“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精神,唱响“美的教育”教育品牌。
让红色教育资源“活起来”。通过讲实物、讲实景、讲实事,推进红色教育从场馆走向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让全区青少年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温度,感知中国革命的伟大。截至目前,该区各中小学纷纷利用思政课、主题活动、班会课等平台将红色教育“搬上”中小学课堂,服务全区近10万名中小学生。
让红色教育队伍“强起来”。建立“红色教育”师资库,共培育“红色义务讲解员”10名、“小小红色宣讲员”300余名。“红色义务讲解员”从教师到红色讲解员,他们坚信着分享、传承的力量,也期待着青年一代人才辈出,讲出更精彩的红色故事。“小小红色宣讲员”先后分批次走进全国各大高校、博物馆、中小学校进行红色宣讲,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对遵义“小小红色宣讲员”在大中小学的巡展宣讲进行了专题报道。“小小红色宣讲员”就像一颗红色的火种,把长征精神、遵义红色文化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已成为革命圣地遵义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该区坚持“红色故事”育人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拓展“红色故事”育人成果,让一个个鲜活的“红色故事”入脑入心。
开发新课程讲好“红色故事”。该区注重在多学科渗透整合、特色活动实践推进等方面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持续提升红色宣讲课程的多样性、创新性及实用性。小红军电视台、小红军合唱团、小红军剧场……遵义市文化小学以“遵义小红军”为主题,研发出一套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全市中小学红色文化特色课程“新样板”。
结合实际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教育资源融入师生教育的全过程,利用学校“微宣讲”“微视频”“微诵读”对师生进行红色教育。遵义市老城小学利用“新时代讲习所”这个宣讲平台,以寻访“红色足迹”、过好“红色纪念日”、唱好“红色歌曲”、读好“红色书籍”、写好“红色感言”等形式引领师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共同成长。遵义市朝阳小学将红色教育与“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祖国好·家乡美”等主题教育深度融合,以红色教育理念强化德育内容形式,探索形成“长征故事进校园”主题活动、“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宣讲做法,持续掀起了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热潮。
创新方法讲好“红色故事”。聆听历史的回声,重忆红色故事,开展红色教育现场体验。遵义市新雨学校带领师生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通过数字虚拟展厅、VR影像、VR地图、文物3D全息魔盒、AR欣赏文物、AI聆听智慧讲解等方式进行沉浸式体验,让师生感受陈列馆实地场景,让师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探索历史知识的奥妙,把历史知识变得更加鲜活生动。
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教育走深走实
该区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堂主阵地作用,积极采取“贴近时代”“活泼形式”“切身感受”等形式,扎实做好做实红色教育进课堂,进一步激发全区中小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打造课本剧展演进课堂。积极开展红色课本剧展演,引领师生重温红色经典,共抒爱党爱国情怀。遵义市长征小学为推进红色课本剧展演活动有序进行,组织骨干教师把《小红》《邓萍》等英雄故事搬上课堂舞台,以课本剧展演形式进行实境展现。
号召党员教师宣讲进课堂。为推动红色教育的深入开展,号召全区广大党员教师纷纷走进课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遵义故事”“红色文化浸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遵义市第一中学为确保宣讲实效,党员教师们提前备课并反复磨课,在课堂上向师生深情讲述长征故事,引导师生们追寻红色记忆,体会长征精神,感知时代使命,矢志拼搏奋斗。
邀请“五老”专题宣讲进课堂。邀请“五老”人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老战士讲战争”“老干部讲经历”“老党员讲感受”等活动。遵义市第二中学邀请退役军人英模宣讲团成员,二等功臣王长荣、罗仕权、杨甫成走进校园,讲述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历,引导师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推动红色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系红花岗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红花岗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