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义霞)在习水县土城镇九龙屯山上,有一片柏香树林。近日,习水检察院的工作人员来到这里,认真查看柏香的长势。
这片柏香树林是习水检察院打造的首个“检察公益林”。
按照上级检察院的相关要求,2021年,习水检察院针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积极探索恢复性司法试验田,构建了“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多元化协作”立体化生态模式,打造了习水“检察公益林”。
“检察公益林”功能定位为补植复绿功能,主要用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政、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履行补植复绿义务,实现生态利益的填补或续造。
“我们最初在20亩的土地上栽种了柏香树1800余株。”习水检察院相关人士表示,近日,该院联合林业部门和土城镇政府等单位,立足司法办案,督促案件当事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异地补植复绿”,在原有检察公益林面积上新增50亩,正按补植复绿方案有序栽种柏香树5000余株。
据悉,习水“检察公益林”建设至今,已调解多起诉讼案件,涉案人员均承诺将受损的生态环境补回来。同时,习水检察院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常规种植等活动,提升检察干警植绿、爱绿、护绿的行动自觉,增强了守护美好生态环境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我院将充分发挥‘检察公益林’功能作用和示范效应,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益林建设,倡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推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习水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裴仁文表示,下一步将立足检察办案,切实抓好赤水河流域的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工作,积极构建“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多元化共同协作”生态检察工作模式,全力守护好赤水河流域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