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流
中秋国庆假期日渐临近,假期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国铁集团预计,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铁路日均客流量将接近1600万人次,约为春运期间日均客流量的两倍。(9月19日《央视财经》)
中秋国庆假期在即,平均每秒钟有61.6万多人在刷票,一场“抢票大战”已进入白热化。对此,铁路部门提醒,可尝试候补购票和关注增开临客,或者购买中转换乘车票。然而,必须承认,铁路运输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票难求”现象在节假日等高峰期依然存在。但努力把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到最佳状态,将“一票难求”现象控制在最低程度,是公众对铁路客运的美好预期。
推行电话、网络购票,免除人们长时间排队购票之苦,其优势和好处显而易见。从技术上来说,保持电话、网络购票系统畅通,并不存在太多困难。但考虑到火车票的特殊性,尤其是每年春运和黄金周期间,一张车票牵动着千万家庭的心弦,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公平与便利”,要着力避免电话、网络购票“添堵”,反而催生更多“一票难求”,损害公众平等享受公共交通服务的权益。
换言之,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客流量为春运两倍,预警铁路开启超级“春运模式”。这就要求,铁路部门要利用网络提升服务,但也不能过度依赖网络,在售票方式上要多措并举,兼顾各方需求,尤其要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利益。比如,在客流量较大的火车站售票大厅,可增加售票窗口数量并延长售票时间;又如,在火车站附近及城市流动人口密集处,不妨设立多个售票代办点,使一些经营者合法售票,以此分解火车站售票大厅购票的人流;再者,可以考虑开展赴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等上门预订业务,将售票服务关口前移。特别是,增开临客,缓解客流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破解“一票难求”的困境,保障旅客顺利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