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党建/公益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遵义红色故事
(选载)

  遵义解放

  1949年7月18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前委发出关于做好向大西南进军准备工作的指示。9月下旬,由9000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和西进支队,奉命分批离开江西上饶,日夜兼程,向贵州挺进。10月21日至27日,在湖南邵阳召开会议,传达二野前委对贵州工作的指示,明确西进支队二大队接管遵义专区,同时组建了中共遵义地委。

  11月21日,解放军二野三兵团第十军二十八师八十四团和部分师直属队组成的先遣队进抵遵义城,宣告黔北重镇遵义解放。二支队紧随其后于24日抵达遵义,连夜与军队干部召开会议,安排负责接管黔北各县的干部出发。26日,遵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随即张贴安民告示。当时,遵义城内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呈现出一派热烈庆祝遵义解放的沸腾景象。

  遵义城区解放后,三兵团十军二十八师迅速向四川行军,于11月27日解放仁怀,29日解放习水,12月1日解放赤水。同时,五兵团十七军四十九师于11月12日解放了余庆,三兵团十军二十八师于11月19日解放了凤冈、湄潭,十军三十师于11月21日解放了绥阳,23日解放了桐梓。12月15日,奉遵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指派的军事代表前往正安县城,与国民党军、政界代表谈判,达成和平解放协议,12月20日宣告正安县解放,12月25日宣告道真县解放,1950年1月11日宣告务川县解放。

  至此,遵义取得了全面解放,但还有小股残余反动势力慑于解放军声威,暂时隐蔽下来,遵义解放后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曙光社”迎解放

  1949年7月,遵义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中小学教师、青年工人和社会青年,在地下党的组织下,选用毛泽东“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一句中的“曙光”二字作为组织名称,成立了“曙光社”,发展成员一百多人。

  “曙光社”成员主要以交友、摆龙门阵或探亲访友等形式相互联系。通过翻印和散发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农村调查〉序言和跋》等文章,编印油印本《曙光周刊》等方式来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9月2日,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在重庆纵火,朝天门一带繁华街市尽成焦土,消息传到遵义后,人心惶惶。“曙光社”成员为确保遵义免遭破坏,顺利解放,主动深入国民党内部,做国民党党政军干部和基层士兵的工作,争取他们早日回归人民。

  11月初,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曙光社”决定将已争取到的驻遵义部分国民党军队和地方交警武装组建成一支革命武装——川黔边区纵队,由进步知识分子潘名挥任政治委员,刘兆富任司令员,幸必泽任副司令员。“曙光社”的成员大都参加了川黔边区纵队。之后,川黔边区纵队印发《告黔北人民书》,号召和动员工人、学校师生、居民群众组织起来护厂、护校,开展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11月20日,国民党军队溃逃之后,为防止可能出现的社会动乱,川黔边区纵队及时部署武装占领了城中心丁字口,并在一家商店楼上设立了指挥部。幸必泽带领一部分武装人员在街上巡逻,并张贴安民告示,稳定局势。同时派人去保护仓库、电台、工厂、银行,以便人民解放军顺利接管。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二十八师在川黔边区纵队交通员白仲乾等人带领下,进入遵义城。遵义人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庆祝遵义解放。

  “曙光社”的积极行动,对于维持遵义社会秩序、保护遵义仓库、银行、工厂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为遵义免遭破坏,顺利解放做出了极大贡献。

  (本栏目由中共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党建/公益广告
   第05版:经济/公益广告
   第06版:文化/公益广告
   第07版:综合新闻
   第08版:广告
理论宣讲接地气入人心
遵义红色故事
“四式联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听民声 解民需
公益广告
遵义日报党建/公益广告04遵义红色故事 2023-11-21 2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