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夏季360万人次打卡习水,3个月旅游综合收入超30亿元
乡村旅游火起来 避暑经济入佳境

  随着夏日结束,习水县避暑旅游季逐渐落下帷幕。今年6—8月,习水县总接待人次近36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清凉经济”正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习水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夏季气候凉爽。因紧邻重庆江津、綦江,又有高速公路连通,为川渝周边地区游客前来避暑提供极大便利。其中,寨坝、坭坝、仙源、大坡、良村、双龙、三岔河等乡镇,更是凭借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气候条件,成为避暑旅游的热门选择。

  仙源镇平均海拔14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凉爽宜人。今年夏天,来自川渝的不少游客在这里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将这里视为第二故乡。

  寨坝镇平均海拔1000米,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夏季平均气温20℃。在盛夏高峰期,避暑游客达10万人次,其中川渝地区游客占绝大多数。在寨坝镇避暑小区,川渝之音不绝于耳,小区公告栏上甚至贴心地用川渝方言标注通知,让游客倍感亲切。

  夏天的习水,不光有山林间的清凉,更有热热闹闹的活动让生活变得鲜活。今年7月到9月,“凉风徐徐到习水”避暑旅游消费季系列活动热闹开场,“文化+运动+体验”的玩法,给来避暑的游客们搭起欢乐舞台,成了这个夏天游客们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该活动涉及寨坝、坭坝、仙源、三岔河、大坡等乡镇,内容包括文艺表演、篮球比赛、逛集市等,前后举行20多场。最受追捧的是每周六的“悦享清凉”黔渝群众大舞台,重庆阿姨带着广场舞队上台,四川大哥抱着吉他唱歌,游客不再是“看客”,成了舞台上的“主角”之一。

  贯穿全程的“非遗+农特产品”消费集市深受游客喜爱。在寨坝镇两路游客广场上,摊位一溜排开,习水的好酒、新鲜苞谷、特色小吃摆得满满当当。游客逛着集市,尝尝这个、买点那个,有的把非遗手工艺品当伴手礼,有的往车里塞满农特产,白天游山玩水,晚上参加活动,一天过得充实又开心。

  这一系列活动,有超过15万人次参与,其中多半是川渝游客。大家在尽兴之余,纷纷将拍摄的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习水的活动有意思”“避暑还能这么玩”……不知不觉间,更多人知道习水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习水避暑旅游并非只有清凉气候,其丰富多彩的特色体验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大坡镇的飞鸽森林公园,凭借“水上公路”、日出云海、星空露营等特色项目,成为游客眼里的“香饽饽”。今年夏季,这里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其中重庆游客占比高达70%,高峰期单日接待量突破8000人次。

  在良村镇的红军客栈,游客不仅能享受清凉,还能了解红军长征历史,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桑木镇的土河景区则以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田园风光吸引游客,他们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农耕生活,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习水避暑旅游的火爆,带动了当地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寨坝镇,200余家精品民宿,入住率超过95%。友谊村毓秀山庄的老板表示,每到避暑季,总是一房难求,收入相当可观。许多村民瞄准旅游发展商机,纷纷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或农家乐,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 

  为满足游客需求,当地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仙源镇成立旅游民宿协会,通过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开展服务技能培训、调解纠纷等方式,规范民宿经营,提升服务水平,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旅游发展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坭坝乡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将当地的糯苞谷、特色水果等土特产推向市场,让乡村旅游从“一季红”向“四季火”转变。 

  今年避暑旅游季的落幕,不是“清凉故事”的终点,而是该县文旅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习水融媒记者 张川)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平安遵义/公益广告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民生周刊
   第08版:广告
乡村旅游火起来 避暑经济入佳境
点亮城市夜色 激发消费活力
赤水再上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
图片新闻
稻田里的丰收课
9.3万城乡居民收到“养老红包”
公益广告
遵义日报综合新闻/公益广告06乡村旅游火起来 避暑经济入佳境 2025-09-15 2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