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俞晖)近日,由遵义市图书馆主办的“西迁历程 薪火相传”——浙大西迁精神品读会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活动特邀专家为师生深入解读这段历史,共同探寻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1937年9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率领师生离开杭州,穿越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六省,辗转跋涉两千六百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至贵州省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坚持办学七年,书写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恢弘的“文军长征”。
活动伊始,遵义市图书馆向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了20册浙大西迁主题图书。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陆昌友以生动语言和详实史料,讲述了西迁路上的艰难险阻与师生们的坚韧意志。从历史脉络到关键事件,从人物风采到感人细节,他的讲述让在场师生仿佛重回那段峥嵘岁月。大家全神贯注,不时发出惊叹与感慨,深刻感受到浙大师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求学、追寻真理的精神风貌。
在互动环节,图书馆工作人员围绕西迁历史设计文化题目,与同学们问答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师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还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光耀山河·薪火路》,在铿锵的词句中传递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精神的继承。
“浙大西迁的历史书写在过去,但师生们留下的精神依然永远闪耀在当下。”“他们在战火纷飞中不畏艰难、坚持办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分享感受。教师们也表示,将从西迁精神中汲取力量,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严谨的态度投入工作。
据了解,此次浙大西迁精神品读活动是遵义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新生开学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市图书馆以浙大西迁人物故事和“文军长征”事迹为主线,通过专家进校系统讲解,旨在帮助师生理解革命历程、增强红色基因认同,推进师德传承与精神塑造,促进文化根脉赓续与实践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