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近年来,新蒲新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水平,深化各级文明村镇创建。(8月14日《遵义日报》)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亦是乡村最美的风景。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更是涵盖着农民素质的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乡村文化的魅力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改善好群众精神风貌,才能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群众的文明素养只有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获得更多新的生命力。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事关乡村振兴的底色和成色。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就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深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
乡风文明不是一句口号,讲究的是一个“实”字。有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才有气象万千的美丽中国。育文明新貌、树文明新风,让文明乡风扑面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让乡风文明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份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