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义享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处,正是传承时。在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过好端午节,让这一古老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
过好端午节,要在品味传统中厚植文化自信。从汨罗江畔屈原的千古浩叹,到“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风情,端午节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当我们亲手包好一个个粽子,感受糯米与粽叶交融的清香;当龙舟竞渡的呐喊声响彻江面,激荡起团结拼搏的力量;当艾草的香气弥漫在屋内,传递着驱邪避瘟的美好祈愿,我们就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触摸到了中华文化的根脉,坚定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过好端午节,以敬畏之心,唤醒传统文化的深层共鸣。端午节的仪式感,是文化基因的生动表达。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系五彩绳……这些看似寻常的习俗,是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健康平安的祈愿。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伍子胥忠贞不渝的家国情怀,都在节日的叙事中代代相传。过好端午节,要读懂这些符号背后的文化密码。只有深入理解“为何而祭”“因何而庆”,才能真正让传统习俗从形式走向内涵,让年轻一代在参与中触摸民族精神的温度。
过好端午节,需在创新传承中激发时代活力。传统节日的传承,不是简单因循守旧,而要在保持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过好端午节,要在情感共鸣中凝聚社会力量。端午节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节日,更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纽带。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过好端午节,以共情之桥,凝聚社会价值的最大公约数。端午节是一座联结个体与家国的精神桥梁。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怀旧,更在于创造新的集体记忆。当端午节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国际传播相结合,它便超越了单纯的民俗范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粽叶青青,裹住千年传承;粽香悠悠,飘向四海八荒。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既要守护好端午节的文化根脉,又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式推动其传承发展,让这一传统节日成为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