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自古以来,乡村就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遵义推进的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让乡村的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好。
“两清两改两治理”,即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这看似简单的举措,却切中了乡村环境问题的要害。
曾经,走进各地的一些乡村,柴草乱堆、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并不少见,不仅影响了乡村的“颜值”,更威胁着村民的健康。而“两清两改两治理”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曾经污水横流的场景消失,换来的是整洁的村庄和清澈的溪流。
从“政府独奏”到“干群合唱”,遵义的“两清两改两治理”引领乡村发生美丽蝶变。汇川区创新构建宣传矩阵,通过“院坝恳谈”架起干群“连心桥”,建立包联机制,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推行“头雁领航”,激活网格“红细胞”,让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志愿者协同作业,积极引导村民规范摆放物品,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当群众真正成为环境整治的主角,治理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两清两改两治理”推进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村民观念转变难,对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抵触情绪;整治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协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沟通不畅、职责不清的情况;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如何避免整治成果反弹,让乡村一直美下去,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赤水河的清波映照出黛瓦白墙的新村,当娄山关的云雾萦绕着生态茶园的青翠,这片土地正以它特有的方式,讲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
“两清两改两治理”为遵义乡村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它不仅改善了乡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更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两清两改两治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章。未来应持续发力,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上,描绘出更加绚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