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名城论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本无罪,作恶必担责

  ◇王思薇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和法院起底网络犯罪新手法新动向。有在广东有稳定工作却与境外犯罪团伙勾结,用黑客技术非法入侵系统植入涉黄链接的吕某;有开发软件绕过平台验证机制,批量登录账号推送不良广告的袁某;还有出于炫技心理侵入游戏公司服务器造成损失的刘某某。这些案例警示我们,技术是把双刃剑,用错了地方,就会从“技术饭”变成“技术犯”。  

  技术,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便捷的移动支付到高效的远程办公,从精准的医疗诊断到智能的交通管理,技术让生活更美好,让社会更进步。然而,一旦技术被用于违法犯罪,它就成了危害社会的毒瘤。

  在网络世界里,技术犯罪呈现出年轻化、团伙化、专业化的趋势。一些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人员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本应是网络世界的建设者,却因一时的贪念或无知,成为了网络犯罪的参与者。

  一些犯罪团伙,将整个犯罪过程拆解为多个环节,由不同团伙分工完成,还针对性研究最新技术、招募“兼职人员”,试图逃避法律制裁,这种行为更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网络空间的安全。

  真正的技术高手,应该用技术保卫网络安全,而不是破坏它。技术是工具,而法律是轨道,技术只有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为了避免更多人成为“技术犯”,一方面,应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的法律教育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让他们明白技术的边界和责任,为他们穿上“法律铠甲”。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将法律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融入到技术学习中。

  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执法部门应不断提升技术侦查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团伙。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平安遵义/公益广告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民生周刊
   第08版:广告
将遵义故事讲给世界听
匠心竞逐展风采 沃土育才兴未来
警惕“以租代购”中的套路
拧紧“安全阀”,欢乐过“双节”
AI旅行工具不能重蹈“算法茧房”
“地贫基因歧视”何时休?
技术本无罪,作恶必担责
遵义日报名城论评04技术本无罪,作恶必担责 2025-09-29 2 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