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来自黑龙江绥化的网民“无为”说:看病难问题还是存在,知名医院的检查几天排不上号,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医院相互不认,拷贝出来的检查结果各个医院都不给看,资源浪费严重。建议检查结果应该全国互联互通。(10月19日澎湃新闻)
医检互认,简而言之,就是患者在一家医疗机构所做的检查,能够被其他医疗机构所承认,避免重复检查。这听起来理所当然,实施起来却步履维艰。究其根源,成因多重:利益驱动使部分医院倾向重检高价项目;因设备、标准差异及数据格式不统一,导致互认难;医院间对检查质量的互不信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化推进不一,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治病须治本,纠错要纠根,深入推动医检互认需多措并举。首先,强力推动和精准施策。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为医检互认提供了政策依据。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政策细化、落地,让每一个患者都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其次,标准化建设。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检查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同时,推动医疗设备、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减少技术障碍。
再次,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实现跨医院、跨地区的数据共享。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高效、安全的医疗数据交换平台。
医检互认,意义重大,关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关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关乎医疗体系的整体效率与公平。
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强力推动医检互认落地“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对政策执行力的考验,更是对医疗行业责任感的呼唤。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医疗工作者、政策制定者和患者等,都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期待医检互认早日照进现实,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医检互认不再只是纸上的蓝图,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