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芳
前不久,“爷爷沉迷刷手机,3岁孙子独自去河边溺水身亡”的消息让公众深感痛惜,也引发社会对部分老年人沉迷网络的思考。随着短视频、直播的迅速发展,一些“网瘾老人”两眼一睁刷剧到熄灯,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扫码做任务,打赏主播豪横买单、疯狂购入保健品……他们不但被各种短视频、短剧“拿捏”,还很容易掉入大数据织成的“信息茧房”,带来各种问题。(10月21日《法治日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而老年人也不例外,他们也像年轻人那样“玩转”手机,抢红包、刷视频、上购物网……既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在跨越了数字鸿沟之后,却又陷入了数字沉迷,成了“网瘾老人”。他们沉迷在手机世界里,不仅导致视力下降、干眼病、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且由于久坐也诱发或加重了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一些老年人深陷网瘾,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帮助“网瘾老人”走出网络沉迷还需多管齐下。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担责”。相关部门,包括社区、村委会等,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增设文化设施,提供更加丰富、更有意义的生活选择,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单一化。
另一方面,子女应“尽责”。缺少陪伴、孤独、想要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是很多老年人接触智能手机的初衷。而缺乏自律、无人引导,则让老年人深陷网瘾不能自拔。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既要给予老人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更要给予老人精神生活上的关爱,多些“常回家看看”,多些陪伴、交流和沟通,让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多慰藉,从而帮助老年人走出网络沉迷,不再成为“网瘾老人”。
此外,网监部门还可像设置青少年“防沉迷模式”那样,不妨也给老年人设置“防沉迷模式”,通过技术防控措施避免老年人沉迷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