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引发了关于“AI污染”的讨论。(10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AI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污染了信息环境,降低了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还加剧了信息过载和选择困难的问题。在海量且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面前,用户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蒙骗,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甚至被虚假信息“绑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此外,“AI污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诱导他们走向错误的信息消费和创作道路。
面对“AI污染”这一新挑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AI在内容创作和传播中的责任边界,对利用AI进行虚假信息传播和欺诈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AI创作标准,明确使用AI生成技术创作的内容必须在显著位置予以标注,并采取区块链等可追溯技术,一旦出现违规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