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名城论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贴标水果”大行其道,该摒弃“洋水果崇拜”了

  ◇何勇海

  近日,央视记者走访部分水果市场,揭开假冒进口水果的真相。一款“进口阳光玫瑰”葡萄,外包装有清晰的日文,商家宣称是日本进口品种,6斤装礼盒售价高达66元一斤……业内人士表示,把国产货充当进口葡萄售卖欺骗消费者,在批发及零售端普遍存在。(10月21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品质优良的进口水果成为部分人的选择。进口水果几乎与高价画等号,导致一些国产水果被贴上洋标签后,“摇身一变”伪装成进口水果售卖,这让不少人大呼被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而经营者故意隐瞒水果产地真实情况,捏造虚假事实,造成消费者对所购买水果的产地信息产生错误认识,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包括网店)不得对其商品的销售状况、用户评价作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贴标水果”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定制购买仿冒外国知名水果的标签,往普通水果上一贴,使之“身价”倍增,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严重损害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见,“贴标水果”扰乱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监管部门应对水果市场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增加检查频次,如商家宣传的是进口水果,应严格核查其进口水果的入境手续;如果从中发现不法商家,应及时按照规定予以处罚;由于假冒进口水果要依赖于标签造假,相关部门对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也应加强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也不妨摒弃“洋水果崇拜”,洋水果并非天生“高人一等”,随着我国水果栽培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洋水果”早有价格优惠、品质更好的国产水果“平替”,越来越多优质水果品种被从国外引进,在我国被广泛种植且品质不差,消费者在水果消费上大可不必有崇洋的心理。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区县新闻/专题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乡村振兴·绣美遵义/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红城驿站”传递城市温度
期待医检互认早日实现
警惕“AI污染”泛滥
育儿嫂,不可“滥竽充数”
肇事者被判死刑,对高空抛物的反思不能停
帮助“网瘾老人”走出网络沉迷
“贴标水果”大行其道,该摒弃“洋水果崇拜”了
遵义日报名城论评04“贴标水果”大行其道,该摒弃“洋水果崇拜”了 2024-10-24 2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