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蒙
10月15日,珠海市2021年度“菜篮子”建设项目(第一批)授牌与签约工作会议召开,我市贵州沐晖餐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阿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沪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3家企业被认定为珠海市(第一批)“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与此同时,我市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10月18日《遵义晚报》)
“菜篮子”,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两头都是大民生。作为蔬菜优势种植区域,遵义市的辣椒、绿色蔬菜等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乘着深化东西部协作的东风,遵义市积极推动蔬菜等农产品“走出去”,借助珠海市等“菜篮子”建设项目乘船出海,以服务好两头的民生大事来助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保供”和“外销”是两篇大文章。作为优质蔬菜供给之地,在拓展本地市场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外销”,还是要瞄准市场需求。特别是要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餐桌需求,提供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各种优质蔬菜。要实现较好的市场效果,除了品质保证外,要进一步拓展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平台、项目,加大展销力度,以此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与需求接轨。
“菜篮子”基地要做到“名声在外”,需要打好“特色牌”,创建出独特的商标品牌。要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菜篮子”工程的“借船出海”,让消费者真正形成对遵义农产品的品牌印象。
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还需要科技助力,尤其是对生鲜蔬菜,必须在运输链等环节强化科技助力,以便更好地保证品质,以增强优质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变现能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