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践行好遵义市市民公约,必然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是文明的主体。在《遵义市市民公约中》,“遵道行义、自强不息、明礼诚信、遵守公德、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等内容,言简意赅,从主观上增进文明意识,增强市民文明礼仪知识,不断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在维护市民自身权益的同时,让文明习惯延伸至公共利益,从而推进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建设,以市民文明彰显城市的文明,持续优化文明。
抓好市民文明养成“阵地”建设,让文明形象“立”起来。从成功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到成功蝉联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抓住重点和难点整改落实,推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暨“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文明行动,到创新推出“六化社区·幸福城市”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夯实文明养成基础,涵盖好主阵地、主渠道。
如今以“遵道行义·人人义工”志愿服务为代表,“名城好司机·礼让斑马线”“文明行为进千家万户”“名城先锋党员义工”“文明五个一标兵”等志愿服务活动已在遵义常态化开展。把我们所践行的文明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传播文明的主流价值,增强人们对市民公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用所有市民的文明善举汇聚成文明风尚的巨大能量。
文明是社会发展的总基石,文明建设的生命力在于文化支撑。在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在“践行”二字上做好文章,上下联动、内外用力,从政府到居民都要牢牢把握文明公约的脉络,重信践诺,从市民的言谈举止、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引导促进市民文明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城市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