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坚决态度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办成一批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的实事好事。近期通报的9起典型案例,既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阶段性成果,也向社会释放出持续整治基层“微腐败”的强烈信号。
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啃食民心的大事。无论是克扣惠民补贴、侵占集体资产,还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搞“微腐败”,这些行为直接触碰群众的“生存底线”“生活底线”,消解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动摇的是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此次集中通报9起典型案例,正是要撕破“小贪不算腐”的伪装,让全社会看清:“蝇蚁”虽小,危害不小;“微腐败”虽微,其害如虎。纪检监察机关对这类问题的严肃查处,本质上是在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好日子”,是在为民生福祉筑起防护墙。
“微腐败”看似涉及金额不大,但就发生在群众眼皮底下,直接侵害百姓切身利益,侵蚀党执政的群众根基。从虚报冒领惠民补贴到在救济救助中优亲厚友,从违规摊派收费到吃拿卡要,这些行为损害的是老百姓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正因如此,必须坚持零容忍、长震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深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集中通报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是提升整治成效的重要一环。通过公开曝光,既警示潜在违纪违法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也向全社会展示纪检监察机关维护群众利益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正风肃纪反腐的信心。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关键在于让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可感可及。这意味着反腐败工作不仅要“抓大”,也要“查小”;不仅要打“老虎”,也要拍“苍蝇”。只有当每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当各项政策实惠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反腐败斗争才真正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风反腐是赢得民心的关键之举。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的一系列行动,不仅是在“惩恶”,更是在“扬善”——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是为了清除民生领域的“绊脚石”;办好实事好事,是为了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当群众看到身边的“歪风”被刹住、“蛀虫”被清除,看到教育更公平、医疗更便捷、养老更安心,他们对党的信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自然会在一次次“可感可及”的变化中不断增强。
正风反腐永远在路上,民生守护没有休止符。唯有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案”为鉴、以“查”促改、以“治”提效,才能让清风正气充盈基层,让公平正义温暖人心,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持续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当前,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远未到大功告成之时。需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完善监督机制,拓宽反映渠道,创新监督方式,让“微腐败”无处遁形。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让清风正气充盈社会的每个角落。
(作者单位:遵义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