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名城论评
     
本版列表新闻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九坝蝶变诠释乡村振兴新解

  ◇杜才云

  云雾在九坝的山腰缓缓流淌,歌声从社区多功能厅悠扬传出。曾经,这里只是川渝游客夏季奔赴的“清凉驿站”;如今,1.2万户家庭在此扎根,把“避暑候鸟”的短暂停留,过成了“四季居民”的安稳日常。

  九坝这场从“季节性避暑”到“全年化旅居”的蝶变,不仅是一个小镇的成长跃迁,更以鲜活实践,为乡村振兴写下充满温度与活力的全新注解。

  不少山区曾困于“避暑经济”的季节性局限——夏季人声鼎沸,秋冬门庭冷落,清凉禀赋难成持续发展力。九坝却跳出“靠天吃饭”的惯性,从“卖清凉”转向“造生活”:以“三大管家”织密服务网,生活管家保障日常起居,健康管家为老人建立慢(特)病档案,快乐管家牵头组建书画社、瑜伽班、咖啡社等20余个兴趣社团;用“林达小镇”40亩共享农园,划分小菜圃供业主种植时令蔬菜,唤醒都市人的田园梦;靠社区食堂“小碗菜”,以荤素搭配、分量适中的菜品,兼顾老年人口味与健康需求。

  这些举措让九坝从“一季热”变为“四季火”,印证乡村振兴无需困于单一资源,找准需求、做足服务,就能让“凉优势”长成“长动能”。

  九坝的转型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多元联动”的大合唱:引入12家康养地产企业,已建及在建住宅与商业面积近60万平方米,背后是“拿地到进场仅一个月”的高效营商环境;每年吸引约12万避暑“候鸟”,1.2万户定居家庭的稳定消费,带动本地种植养殖业订单化发展,催生新型微加工企业,更倒逼城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升级——这正是“旅游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图景。

  未来五年,九坝力争将康养地产规模扩展至100万平方米,这份规划尽显远见:乡村振兴不是“一时热闹”,而是通过产业联动形成良性循环,让发展成果既惠及新居民,也滋养本地人,让乡村在协同中走得稳、走得远。

  云雾散去,九坝山野间,既有老人晨练的舒缓身影,也有居民排练的嘹亮歌声。从“候鸟栖”到“四季居”,这里不再只是夏季避暑的“候鸟”驿站,而是四季皆宜的幸福家园——从短暂栖居到长久安居,从季节喧嚣到常年活力,九坝的蜕变正书写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篇章。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平安遵义/公益广告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民生周刊
   第08版:广告
九坝蝶变诠释乡村振兴新解
规范教辅要“添柴”别“添堵”
网络代订看上去是“馅饼”可能是“陷阱”
缓解普职分流焦虑不能只靠提高普高招生比例
强制摊派月饼:别让节日营销踩踏法律红线
“真空包装”不等于食品安全
预制菜不应成为“秘制菜”
遵义日报名城论评04九坝蝶变诠释乡村振兴新解 2025-09-15 2 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