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提到真空包装,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样的食品不容易坏,在储存时不用花什么心思,比一般包装的食品更安全。于是,不少人不仅中意网购即食真空包装肉制品,更喜欢在家自己搞“真空”。然而,这样“真空”保存的食品真的安全吗?事实并非如此。(9月10日《金陵晚报》)
不可否认,真空包装食品因其能够延长保质期、保持食品新鲜度等优点,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然而,我们不能盲目地将真空包装与食品安全画上等号。专家提醒,如果生产或保存环节中稍有疏忽,真空包装可能比不真空更危险。
真空包装确实为食品保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通过去除包装内的空气,减少氧气与食品的接触,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缓食品的氧化变质。从表面上看,真空包装似乎为食品穿上了一层“安全铠甲”。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初步的防护,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概念,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
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对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生产环境不达标,操作不规范,食品在包装前就可能已经被污染。即使后续进行了真空包装,也无法消除这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真空包装后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也会影响食品安全。真空包装食品,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和运输。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食品仍然可能变质。
比如,一些需要冷藏的真空包装食品,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冷链断裂,温度上升,微生物就会迅速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此外,真空包装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不容忽视。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包装材料,这些材料会释放有害物质,污染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不能仅仅因为食品采用了真空包装,就认为它是安全的。消费者在购买真空包装食品时,应该保持警惕,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