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近日,多地传来高中学位扩增的消息……这一系列举措直指社会热议的“普职分流焦虑”,回应了民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9月10日澎湃新闻)
提高普高招生比例,已成为多地缓解教育焦虑的应对之举。从一些地方的数据看,录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数百甚至上千名学生获得就读普高的机会。这种扩容力度确实能够短期内缓解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满足更多人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然而,若将扩招视为解决普职分流焦虑的“万能药”,恐怕只是治标不治本。
缓解普职分流焦虑,不能只靠提高普高招生比例。原因在于,一些初中阶段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进入普通高中,也很难顺利完成高中学业。高中课程难度较大,若学生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跟不上的情况,反而可能挫伤学习积极性,造成新的教育问题。
同时,普高持续扩招必然导致中职生源减少,使大量中职学校陷入困境。当学校忙于“求生存”时,很难集中精力落实职业教育目标,投入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质量,也破坏了教育生态的多样性。
家长的普职分流焦虑,究其本质是对中职教育质量的不满。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毕业生发展受限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家长视中职教育为“不得已的选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选择”。
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是缓解普职分流焦虑的更有效途径。只有当中职学校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确保学生毕业后既能掌握实用技能,又有继续深造的畅通渠道,家长才会真正放心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这意味着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完善中职到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升学通道。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花朵,教育应当提供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办好中职教育,让孩子和家长可以更自由地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选择普职,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态。当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都成为“优质选项”时,普职分流才不会引发集体焦虑,而真正成为因材施教的教育分流。

